东营市工业产品检验与计量检定中心党总支秉持“过硬的行风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”理念,积极探索“打造一个品牌、提升两项能力、把握三个关键、营造四个环境”工作机制,努力实现行风大提升、营商环境大改观。
一、打造“一个品牌”,服务理念持续深化。坚持党的领导,精心打造“检测工匠服务先锋”党建品牌,以党风“正”引领行风“硬”,以服务“真心”换取企业“暖心”,推进行业作风、营商环境、业务发展的融合,营造“人人参与行风建设、人人都是营商环境”的良好氛围。中心先后获得“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”、首批“机关党建示范点”、市“三八红旗集体”等称号。
二、提升“两项能力”,服务本领不断增强。发挥头雁引领力,打造服务尖兵。开展“建功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”劳动竞赛、“薪火相传,共筑未来”导师带徒活动,激发干事创业工作热情,新增正高级工程师等专家17人,3名同志在“技能兴鲁”等省级技能竞赛中斩获一、二等奖,培养了一批检验检测领军人物。强化党建向心力,筑牢质量基石。发挥党支部核心堡垒作用,以2个国家级质检中心为主体,设立“红色工匠”阵地,开展检测能力提升、技术研发创新。新增181个产品、3987个参数、174个项目的检测能力,新建32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;建成我国最大的海洋石油装备测试试验中心,成立我市首家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,建立全国首个成品油质量可追溯体系,全面提升服务重点产业发展的能力。
三、把握“三个关键”,服务体系逐步健全。抓实责任链条,服务环环相扣。成立行风建设领导小组,总支委员带头包靠重点企业47家,开展“大走访大调研”;发放调查问卷400余份,征集业务流程、检测能力等行风建设突出问题63项,量化分解到支部、科室,签署责任书,形成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。抓好工作落实,提升服务效能。制定限时办结督查制度、首问责任制度等6大类35项规章制度,调整优化办事流程7项,实现高频业务“只进一次门”。开展干部作风建设提升行动,专项整治办事效率低下、宗旨意识不强、服务能力弱等问题。抓牢督导考核,激发服务动能。成立行风建设督查组,“四不两直”明察暗访,检查结果纳入科室评先树优、支部书记述职评议。建立廉政跟踪机制,通过公开廉政承诺、公布投诉举报电话、分管领导带队回访等形式,主动接受服务对象监督。建立行风建设奖惩评估机制,激励干部职工担当作为。
四、营造“四个环境”,服务质量全面升级。服务企业的环境更加通畅。建设东营市质量基础设施(NQI),一窗受理、一网通办,为企业提供质检、计量、认证认可、知识产权一揽子服务。为生产许可证检验、企业交货检验等开辟快速通道,缩短检验周期。提供“上门取样”“送检上门”等服务,实现企业“零跑腿”。纾困解难的环境更加有效。开展“五十百千”特别行动,共建五个基层党支部,共同开展学习教育、技术研讨;打造十支“1+N”服务队,助力重点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;帮扶百家中小企业,提供协调指导和专业化服务;培养千名业务骨干,破解企业人才困局。收到企业感谢信52封、锦旗6幅。公平竞争的环境更加有序。严格规范检验、检定、检测全过程,为监管执法提供科学可靠依据。2023年承担重点产品监督抽查3418批次,强制检定计量器具50850台/件。配合市、县(区)局开展计量技术机构监督检查,发现移交违法违规线索及时移交,牢牢守住质量安全底线。协同创新的环境更加开放。联合大学、企业搭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,共同承担省、市级重大科技项目4项,激发企业创新活力。召开“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”等论坛讲座,共同探讨检验检测技术发展方向。建立大型设备、人才共享机制,推动上中下游、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创新。先后助力万达、国瓷两家企业获评省长质量奖,指导全市炼化企业成品油指标全面优于国六B标准。
|